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指定宣傳媒體
新聞詳情
gkongbbs

“數字中國”:領跑大數據時代

http://m.casecurityhq.com 2017-12-20 15:06 來源: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

作者: 陸琦 來源:中國科學報 發(fā)布時間:2017-12-14

12月11日是錢學森誕辰106周年紀念日。當天,第十一期錢學森論壇走進福州,來自黨政軍學企的院士、專家圍繞“數字中國”建設,為國家大數據戰(zhàn)略建言獻策。

就在三天前,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:實施國家大數據戰(zhàn)略,加快建設數字中國。

大家紛紛表示,要以領跑世界的時代擔當,從更高起點助推“數字中國”建設。

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

按照維基百科的定義,大數據是指無法在容許的時間內用常規(guī)軟件工具對其內容進行抓取、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。

“大數據除了規(guī)模大外,還有復雜的一面。”中國工程院院士毛二可向《中國科學報》記者舉了個例子:比如醫(yī)生要了解某種疾病在全世界有多少例,怎么治?大數據可以告訴你在某一問題上怎么做是最科學的。

毛二可的科研工作經歷了在圖書館查資料、從互聯網上獲取信息,再到大數據分析的階段,他認為,大數據提供了一種比過去效率提高很多倍的方法和手段。

Hadoop創(chuàng)始人、大數據之父Doug Cutting曾表示,本世紀我們取得的許多進展,將會來自我們對所生成數據的更多理解。

實踐證明,數據驅動的科學研究已經成為新的范式,同時我們還有數據驅動產業(yè)的創(chuàng)新,像滴滴打車、共享單車、微信、O2O零售等,都是大數據時代的產物。

正像中國航天系統(tǒng)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薛惠鋒說的,在這個時代,虛擬數字空間與現實世界平行存在、精準映射、深度交融,使一切物質皆可用數據量化,一切行為皆可用數據寫真,一切關聯皆可用數據表征,一切趨勢皆可用數據預測。

超學科人才培養(yǎng)是首要問題

數據是基礎性資源,也是重要生產力。復旦大學教授毛揚勇表示,全球范圍內,運用大數據推動經濟發(fā)展、完善社會治理、提升政府服務和監(jiān)管能力正成為趨勢。

18年前,習近平總書記以“戰(zhàn)略+”的高瞻遠矚,順應互聯網發(fā)展的歷史潮流,在福建率先提出了“數字福建”的構想。今天,這一偉大創(chuàng)新不僅在八閩大地落地生根,而且上升為重大戰(zhàn)略,“數字中國”的建設已經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(fā)展的強大引擎。

毛揚勇認為,實施國家大數據戰(zhàn)略,是綜合國際環(huán)境、技術趨勢和中國形勢作出的戰(zhàn)略決策,必須把握大數據帶來的戰(zhàn)略機會,提升政府治理能力、實現經濟轉型升級。

“大數據要在中國強起來,第一個解決的問題就是‘人’。”毛揚勇接受《中國科學報》采訪時直言,“發(fā)展大數據需要人才,而且需要我們自己來培養(yǎng)。”

2013年《哈佛商業(yè)評論》提出,“數據科學家是21世紀最性感的職業(yè)。”但遺憾的是,大數據人才短缺已成為全球性的問題。2012年麥肯錫曾預測,未來6年,僅在美國本土就可能面臨缺乏14萬至19萬具備深入分析數據能力人才的情況。

“在數據學科還不成熟的情況下,不應將數據科學作為單個學科來看待。”毛揚勇表示,事實上,數據科學的廣泛交叉性,決定了其人才培養(yǎng)的廣泛交叉性。在人才培養(yǎng)方面要打破原有的學科限制,數據人才所需要的知識結構是涵蓋和橫跨不同學科,融合多學科的研究方法,甚至取代并超越它們,是一種新的視角和一種新的學習體驗,即超學科。

讓“大數據”化為“大智慧”

數字空間是個開放的復雜巨系統(tǒng)。系統(tǒng)之間、層次之間、地域之間、行業(yè)之間存在復雜的數據交互和關聯關系,加之“人”的因素介入,使這一系統(tǒng)更為復雜。“這需要錢學森的開放復雜巨系統(tǒng)的思想。”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夢孫說。

他認為,大數據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,“數字中國”建設過程中,一定要遵循系統(tǒng)科學的思想。

我們看到,互聯網與大數據已經成為一類新的戰(zhàn)略性人造資源融入到現代農業(yè)、先進制造業(yè)和服務業(yè)的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過程中,極大地促進了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。

對此,中國中鋼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宮敬升深有體會。“泛泛地談大數據是不行的,一定要把大數據、新的技術與傳統(tǒng)的產業(yè)結合起來,才能有生命力。”他接受《中國科學報》采訪時坦言,“作為傳統(tǒng)產業(yè)的企業(yè),我們對大數據和智能化是非??释?,希望能夠依靠大數據來煥發(fā)企業(yè)的生命力。”

當前的“大數據時代”,還處在解決簡單系統(tǒng)的初級階段。薛惠鋒認為,加快建設“數字中國”,必須保持戰(zhàn)略清醒,不能人云亦云、亦步亦趨,要敢于顛覆、善于跨越。真正實現物理空間向“數字中國”“信息中國”“智能中國”“智慧中國”的升華,需要具備錢學森的“深、廣、久、獨”,讓“大數據”化為“大智慧”,朝“后數據時代”邁進。

《中國科學報》 (2017-12-14 第4版 綜合)

版權所有 中華工控網 Copyright?2024 Gkong.com, All Rights Reserved